霧霾的形成與汽車和工業污染物排放相關,但散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比重也很大。有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每年燃燒散煤量超過3600萬噸,占京津冀煤炭用量的十分之一,但是煤炭污染物排放量卻占總量一半左右,原因在于散煤燃燒既浪費了能效,又產生了污染物。因此,要治理霧霾,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溫室氣體排放峰值將于2030年左右到來。同時,按照我國的承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從2015年的15%提升到2030年的20%左右。
另外,我國的煤炭和石油資源是有限的,而從國外進口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因此,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大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如核能、風能、水能和太陽能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需要,也是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轉型的方向與困境
發展環保友好型火電。傳統的火電污染嚴重,飽受詬病。為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國家開始全面推行超低排放,通過補貼使大多數火電廠安裝了環保設施,從理論上看可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大氣質量并沒有明顯好轉,原因在于一些火電廠違規排放,情節嚴重的還篡改環境污染監測數據。在2016年下半年開展的專項檢查中,發現近八成燃煤發電企業違法違規排放污染物,這一現象加劇了公眾對火電廠的憎惡;大力推行居民生活的“煤改電”可以拉動電力需求,解決由于經濟不景氣帶來的用電不足和發電能力過剩問題。適度建設火電廠,通過集中控制和處理大氣,可以提高治理效果。但是,目前“煤改電”的推進還處于起始階段,因此對火電的發展拉動還顯不足。
第二,在適合發展水電的地方大力發展水電。水電的缺陷目前已經被各方指出,只適合在一些特定的地區發展。譬如在西藏的一些地方,地勢比較崎嶇,河流落差大,可以考慮發展水電。但是,在這些地方,電力設施不完備,電力難以輸送出來。此外,火電與水電的行業競爭也是水電發展面臨的一個困境。
第三,在特定地區安全發展核電。日本、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核電,為發展中國家作了能源轉型的示范。但是核電發展充滿巨大的安全風險和環境風險,典型的案例如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如果在中國的內陸地區發展核電,譬如在內河流域發展核電,戰爭風險、沖突風險、地震風險、恐怖主義威脅以及技術操作失誤等都可能引發核泄漏。無論是什么原因引發核泄漏,后果不堪設想。
第四,因地制宜發展風電和太陽能。風電和太陽能作為主要能源的補充,在牧區等地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狀態不穩定是其發電的主要障礙。雖然并網技術已經慢慢成熟,但是由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成本較高,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國家的補貼不到位或者不及時,使得行業發展處境艱難。
第五,通過農業生產方式的轉型促進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源發展。我國每年產生秸稈近9億噸,未利用的約2億噸。利用農作物的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發電,可以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費,防止秸稈露天焚燒污染環境。但是,農林廢棄物發電面臨補貼滯后;不允許向非農業生產者開具農產品收購發票等問題。此外,農林廢棄物收集難、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高也是現實的障礙。一些企業還種植生產生物柴油的植物,但是由于全球石油價格低廉,生物柴油企業面臨嚴峻的困難,大約90%的企業處于停產或者半停產狀態。
能源轉型的政策建議
對于火電的發展,按照統一部署,北京市各城區和平原農村2016年開始大力推行“煤改電”和“煤改氣”工程,2016年已經有463個村冬季取暖不燒煤。通過價格補貼,讓居民將落后的燃煤家用器具改換成燃電、燃氣的家用電器,促進居民使用電力和燃氣,讓電力和燃氣獲得居民的信賴,按計劃淘汰散煤的使用。
為了保障轉型工作的順利進行,各基層政府要對改造情況進行巡查監督,若發現燒散煤現象應及時進行制止和處罰。目前,絕大部分火電廠已擁有超低排放的技術能力,然而效果并不明顯,說明火電廠的環保設施的運營存在問題,或者由于經濟不景氣,不完全發電導致虧損,企業再運行污染處理設施成本接受不了。因此,建議火電廠的環保設施必須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不定期對環保設施的投入運營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一旦發現未按規定投入運營或者擅自改裝軟件設備等違法現象,應該及嚴厲打擊。
對于水電的發展,建議在特定的地區發展水電,比如西藏、云南等地的水電發展潛力較大,但是要避免盲目建設水電工程,必須要經過科學論證,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大力推進全國水電聯網工程和電力的調度工作,做好電力的輸送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強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電力能夠順利輸送出來。
對于核電的發展,要合理布局并安全發展。為了保護人們的身體和保護生態環境免遭破壞,建議在沿海地區發展核電。與內陸地區相比,沿海地區如若發生核泄漏事故,安全和環境風險容易控制一些,因此要盡量避免在內陸地區發展核電。
對于風電和太陽能的發展,要及時落實國家補貼和其他扶持措施。要加強對風電和太陽能開發技術的研發,尤其是加強太陽能核心技術的研發,提升風電設備質量,早日擁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擺脫太陽能原料的進口現狀,降低風電、太陽能的發電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增強產業投資的開發信心。要繼續提高并網的技術水平,提高風電、太陽能電量的利用率。
對于生物質能源的發展,要明確農林廢棄物發電產業為環保型產業。由于生物質能源相比于其他能源成本高、資金壓力大,所以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需要及時發放電價補貼并且支付農林廢棄物的處理費用和大氣污染專項治理資金,同時可以對農林廢棄物的收集和運輸減免稅費;加強土地的流轉和平整,加快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工作,促進土地規?;蜋C械化耕作,為桔梗的機械化收集和運輸創造條件。